未牌 wèi pái
《宋史.律历志三》:"国朝复挈壶之职,专司辰刻,署置于文德殿门内之东偏,设鼓楼﹑钟楼于殿庭之左右。其制有铜壶﹑水称﹑渴乌﹑漏箭﹑时牌﹑契之属……牌以告时于昼。"原注:"牌有七,自卯至酉用之,制以牙,刻字填金。"牌,原指报时的牙牌,后因以称未时为未牌,即今十三时至十五时。
相关:
详解
未牌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含义:未牌指的是中午前后的这一段时间,具体来说,即下午十三时至十五时。
2. 历史与出处:未牌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时方式。《宋史·律历志三》中记载:“国朝复挈壶之职,专司辰刻,署置於文德殿门内之东偏,设鼓楼、钟楼於殿庭之左右。其制有铜壶、水称、渴乌、漏箭、时牌、契之属……牌以告时於昼。”其中提到的“时牌”即为报时的工具,而“未牌”则是从“未时”这一时间概念中衍生出来的。原注:“牌有七,自卯至酉用之,制以牙,刻字填金。”说明了牌的使用范围和时间对应关系,未牌便是其中之一。
3. 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涉及历史背景的小说或传记中,经常会看到关于“未牌”的描写。例如,《水浒传》第五十四回中就有“至未牌时分,都收四面军兵还寨”的叙述,这里的“未牌时分”就是指下午的某个时间点。
综上所述,未牌是一个表示特定时间段的词语,其含义、历史出处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计时方式和文化特色。
1. 含义:未牌指的是中午前后的这一段时间,具体来说,即下午十三时至十五时。
2. 历史与出处:未牌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时方式。《宋史·律历志三》中记载:“国朝复挈壶之职,专司辰刻,署置於文德殿门内之东偏,设鼓楼、钟楼於殿庭之左右。其制有铜壶、水称、渴乌、漏箭、时牌、契之属……牌以告时於昼。”其中提到的“时牌”即为报时的工具,而“未牌”则是从“未时”这一时间概念中衍生出来的。原注:“牌有七,自卯至酉用之,制以牙,刻字填金。”说明了牌的使用范围和时间对应关系,未牌便是其中之一。
3. 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涉及历史背景的小说或传记中,经常会看到关于“未牌”的描写。例如,《水浒传》第五十四回中就有“至未牌时分,都收四面军兵还寨”的叙述,这里的“未牌时分”就是指下午的某个时间点。
综上所述,未牌是一个表示特定时间段的词语,其含义、历史出处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计时方式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