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木雁 mù yàn

《庄子.山木》载: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树因不材而免于被人砍伐;后又见主人选杀不会鸣叫的雁以享客。弟子疑而问于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是古代道家全身远祸的处世态度。后因以"木雁"比喻有才与无才。

相关:

详解

词语解释:木雁
拼音:mù yàn
解释:
木雁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源自《庄子集释》卷七上〈外篇·山木〉中的故事。具体解释如下:
1. 典故名由来:
- 故事中,庄子在山中行走,看到一棵大树,因为不材(没有实用价值)而免于被砍伐的命运。
- 随后,庄子又见到主人选择宰杀不会鸣叫的雁来款待客人。
2. 比喻意义:
- 有才与无才:通过这两个事件,庄子展示了有才与无才的两种极端情况。大树因无才而得以保全,雁却因无才(不会鸣叫)而被杀。
- 处世态度:面对这样的对比,庄子的弟子产生了疑惑。庄子回答说:“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体现了古代道家全身远祸的处世态度,即不应过于显露才华,也不应完全无才,而是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3. 后世应用:
- 后世常用“木雁”来比喻有才与无才,或者表示中庸的处世哲学,即因事制宜,不取极端。
总结:木雁一词不仅包含了《庄子集释》中的故事,还蕴含了道家关于有才与无才、中庸处世哲学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