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割 fāng gē
1.普遍为害。 2.指普遍的祸害。
相关:
详解
方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āng gē”,其详细解释如下:
1. 普遍为害:
- 这一解释源自《书·尧典》中的“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这句话描述的是洪水泛滥,普遍为害于天下。孙星衍的疏解中提到:“是方割为溥害也。”即“方割”在此处意为“普遍为害”。
- 同样,晋代张协的《杂诗》之十中也有“洪潦浩方割,人怀昏垫情。”的描述,这里的“方割”也是指洪水普遍为害。
2. 指普遍的祸害:
- 除了描述自然灾害的普遍为害外,“方割”还可以指普遍的祸害。在唐代独孤及的《代书寄上李广州》诗中,“天子咨四岳,伫公济方割。”中的“方割”即表示普遍的祸害,需要有人出来拯救。
总结来说,“方割”这个词语在古文中常用于描述自然灾害或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既可以指自然灾害的普遍为害,也可以指普遍存在的祸害或问题。
1. 普遍为害:
- 这一解释源自《书·尧典》中的“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这句话描述的是洪水泛滥,普遍为害于天下。孙星衍的疏解中提到:“是方割为溥害也。”即“方割”在此处意为“普遍为害”。
- 同样,晋代张协的《杂诗》之十中也有“洪潦浩方割,人怀昏垫情。”的描述,这里的“方割”也是指洪水普遍为害。
2. 指普遍的祸害:
- 除了描述自然灾害的普遍为害外,“方割”还可以指普遍的祸害。在唐代独孤及的《代书寄上李广州》诗中,“天子咨四岳,伫公济方割。”中的“方割”即表示普遍的祸害,需要有人出来拯救。
总结来说,“方割”这个词语在古文中常用于描述自然灾害或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既可以指自然灾害的普遍为害,也可以指普遍存在的祸害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