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支郡 zhī jùn

1.指汉代诸侯国的属郡。 2.唐末五代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兼领数州,称为"支郡"。

相关:

详解

支郡是一个具有历史含义的词语,其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 读音为zhī jùn。
- 指汉代诸侯国的属郡,即汉代时期,作为诸侯国领地的一部分的郡县。
2. 历史背景:
- 在《汉书·晁错传》中提及:“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这里,颜师古注解:“支郡,在国之四边者也。”即支郡通常位于诸侯国的四周边缘地区。
- 而在《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中,这一词语被写作“枝郡”,但两者意义相同。
3. 唐末五代时期的变化:
- 唐末五代时期,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他们同时管辖数个州,这些被节度使管辖的州被称为“支郡”。
-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记载,宋太宗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始逐步取消节度使对支郡的管辖权,使得一些原本由节度使管辖的州直接隶属于中央。
4. 总结:
- 支郡这一词语,既反映了汉代诸侯国与郡县之间的行政关系,也体现了唐末五代时期节度使与州之间的权力结构。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以上是对“支郡”这一词语的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