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执正 zhí zhèng

1.主持公道。 2.谓驳正,纠正。 3.谓秉公处治。

相关:

详解

执正,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丰富且深刻。以下是关于“执正”的详细解释:
1. 读音与拼音:
- 执正:zhí zhèng
- 注音:ㄓˊ ㄓㄥˋ
2. 含义解释:
- 执正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 主持公道:执正意味着在事情或纠纷中秉持公正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以公正无私的原则来评判和处理事务。
b. 驳正,纠正:执正也指对错误或偏差进行驳斥和纠正,确保事情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
c. 秉公处治:在处理事务时,执正表现为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和公平正义的原则来行事,不受任何非法或非公正因素的干扰。
3. 引证解释:
- 主持公道:《淮南子·主术训》中提到:“使人主执正持平,如从绳準高下。”这句话意味着君主应该秉持公正的态度,像用绳子测量高低一样,不偏不倚地处理事务。
- 驳正,纠正:在《南史·王镇之传》中描述王镇之为御史中丞时,“执正不挠,百僚惮之。”这里的执正指的是王镇之对于错误和偏差进行坚定的驳斥和纠正,使百官都对他敬畏。同样,在《隋书·骨仪传》中,“辄为仪所执正”也体现了对错误的纠正之意。
- 秉公处治:《新唐书·张镒传》和《明史·唐龙传》中的执正均表现为在处理事务时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和公平正义的原则来行事。例如,《新唐书·张镒传》中提到:“遂执正其罪”,意味着张镒严格按照法律来处理罪犯的罪行。
4. 总结:
- 执正是一个多义词,涵盖了主持公道、驳正纠正和秉公处治等多个方面。它体现了在处理事务时应秉持公正无私的态度,不受任何非法或非公正因素的干扰,确保事情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同时,执正也要求我们在面对错误和偏差时,要有坚定的驳斥和纠正的勇气,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