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戴帻 dài zé

喻卑贱。帻,古时民间所戴的包头巾。

相关:

详解

“戴帻”这一词语,可以从其字面意义和历史文化背景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
* 读音:戴帻(dài zé)
* 解释:“戴”意为佩戴、戴上,“帻”则是古时民间所戴的一种包头巾。因此,“戴帻”即指佩戴这种包头巾的行为。
### 历史文化背景
1. 帻的起源与用途:
- 帻是古代中国民间常见的一种头饰,用于包裹头发。其材质多样,可能由布、葛、缣等制成,形状也各异,有介帻、平上帻等。
- 在魏晋时期,帻不仅是民间百姓的日常头饰,也是低级官吏的标配,同时还是着冠者冠下的衬垫物。介帻顶部如屋顶,多为文吏所戴;平上帻顶部平坦,则多为武官所用。
2. 戴帻的象征意义:
- 在古代社会中,“戴帻”有时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由于帻最初是民间所戴,且多为低级官吏使用,因此“戴帻”常被用来喻指卑贱的地位或身份。
- 例如,《北史·薛憕传》中有“岂能五十年戴帻,死一校尉,低头倾首,俯仰而向人也”的记述,这里的“戴帻”即被用来表达薛憕对自己长期身处卑贱地位的不满和无奈。
3. 文化变迁: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变迁,帻的佩戴方式和象征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在后来的历史中,文人雅士开始以戴巾为风雅,巾的种类和样式也逐渐增多,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帻。
综上所述,“戴帻”不仅是一个描述佩戴古代包头巾行为的词语,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它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头饰文化的变迁,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提供了宝贵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