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御仗 yù zhàng

1.官名。 2.帝王的仪仗。 3.帝王禁卫所用之棍杖。

相关:

详解

御仗,读音为yù zhàng,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官名:
- 御仗在古代中国也曾用作官名。《隋书·百官志中》中提到:“其御仗属官,有御仗正副都督、御仗五职、御仗等员。”这说明御仗在某些历史时期是官职的一种,负责相关的职责和任务。
2. 帝王的仪仗:
- 御仗常用来指代帝王的仪仗,即皇帝出行时所使用的车马队伍。《唐六典·左右金吾卫》记载:“胄曹掌甲仗之事,凡御仗之物二百一十有九,羽仪之物三百,自千牛以下,各分而典掌之。”这说明御仗的物品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包括各种仪仗用具和装饰。
- 《清会典·銮仪卫》中也有提及:“御仗引仗,用旗尉三十人,民尉二十七人。”这进一步描述了御仗队伍的人员组成和规模。
3. 帝王禁卫所用之棍杖:
- 御仗也指帝王禁卫所用的棍杖,作为防卫和显示权威的工具。《清会典图·舆卫·御仗》描述:“御仗,攢竹,長六尺九寸,圍四寸三分,髹朱,兩端鈷以銅。”这里详细说明了御仗的材质、尺寸、颜色以及装饰等特征。
总结来说,御仗一词在古代中国有多重含义,既可以指官职名称,也可以指帝王的仪仗队伍和禁卫所用的棍杖。这些含义共同体现了御仗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威严。在具体的语境中,御仗的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