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政 tú zhèng
语本《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后因以空有好心而无善法之政为"徒政"。
相关:
详解
徒政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tú zhèng,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 徒政指的是空有好心而无善法之政,也就是说,虽然有好的意愿,但却缺乏有效的执行手段或方法。
2. 来源:
- 徒政一词源自《孟子·离娄上》中的“徒善不足以为政”,意思是仅仅有善良是不足以治理国家的。
3. 详细解释:
- “徒”字在这里表示“空有”,即只是有,但缺乏实质内容或效果。
- “政”字则指政权、执政或治理。
- 徒政用于形容一种政治或治理状态,即虽然有好的意愿和出发点,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方法或手段,导致政策或治理措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或目标。
4. 使用场景:
- 徒政一词在现代语境中,常用于批评某些政策或治理措施虽然初衷是好的,但由于缺乏实际可行的操作方案或执行力度不足,导致效果不佳或失败。
- 它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领导或组织只关注形式而不关心实际工作,只追求权力而不考虑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
5. 总结:
- 徒政是一个用于描述政治或治理状态的词语,强调在治理过程中,仅仅有善良的意愿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实际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来确保政策或措施的有效执行。
1. 基本含义:
- 徒政指的是空有好心而无善法之政,也就是说,虽然有好的意愿,但却缺乏有效的执行手段或方法。
2. 来源:
- 徒政一词源自《孟子·离娄上》中的“徒善不足以为政”,意思是仅仅有善良是不足以治理国家的。
3. 详细解释:
- “徒”字在这里表示“空有”,即只是有,但缺乏实质内容或效果。
- “政”字则指政权、执政或治理。
- 徒政用于形容一种政治或治理状态,即虽然有好的意愿和出发点,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方法或手段,导致政策或治理措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或目标。
4. 使用场景:
- 徒政一词在现代语境中,常用于批评某些政策或治理措施虽然初衷是好的,但由于缺乏实际可行的操作方案或执行力度不足,导致效果不佳或失败。
- 它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领导或组织只关注形式而不关心实际工作,只追求权力而不考虑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
5. 总结:
- 徒政是一个用于描述政治或治理状态的词语,强调在治理过程中,仅仅有善良的意愿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实际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来确保政策或措施的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