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言 duì yán
1.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 2.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
相关:
详解
对言 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两种主要含义:
1. 训诂学上的解释:
- 定义:在训诂学中,对言指的是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
- 举例:如清代王念孙在《读书杂志·史记六》“糲粱”一节中提到:“《列子·力命》篇:‘北宫子谓西门子曰: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糲;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 以粢糲与粱肉对言。”这里,“粢糲”与“粱肉”在意义上形成了对比,即一个是粗劣的食物,一个是精美的食物。
2. 对举两种不同概念的解释:
- 定义:对言也可以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
- 举例:清代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古书连及之词例》中提到:“《周礼·宰夫职》:‘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 郑 注曰:‘治凡,若月计也;治目,若今日计也。’ 然则凡之与目,事有巨细,故以对言。”这里,“凡”与“目”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管理范畴,通过对言的方式进行了对比和区分。
综上所述,对言在汉语中既可以指训诂学中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的现象,也可以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的方式。这些用法都体现了对言在汉语表达中的独特作用。
1. 训诂学上的解释:
- 定义:在训诂学中,对言指的是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
- 举例:如清代王念孙在《读书杂志·史记六》“糲粱”一节中提到:“《列子·力命》篇:‘北宫子谓西门子曰: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糲;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 以粢糲与粱肉对言。”这里,“粢糲”与“粱肉”在意义上形成了对比,即一个是粗劣的食物,一个是精美的食物。
2. 对举两种不同概念的解释:
- 定义:对言也可以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
- 举例:清代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古书连及之词例》中提到:“《周礼·宰夫职》:‘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 郑 注曰:‘治凡,若月计也;治目,若今日计也。’ 然则凡之与目,事有巨细,故以对言。”这里,“凡”与“目”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管理范畴,通过对言的方式进行了对比和区分。
综上所述,对言在汉语中既可以指训诂学中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的现象,也可以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的方式。这些用法都体现了对言在汉语表达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