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宿望 sù/xiǔ/xiù wàng

1.素负重望的人。 2.旧时的声望;素来的名望。

相关:

详解

宿望
读音:sù wàng
解释:
宿望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素负重望的人:
- 这部分解释指的是长期以来都拥有很高声望和期望的人。他们可能因为长期的贡献、杰出的才能或高尚的品德而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赖。例如,《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中提到的“游殷”,他被描述为“邦之宿望”,这表明他在当时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
2. 旧时的声望;素来的名望:
- 这部分解释则侧重于个人或事物在过去所获得的声望和名望。这些声望和名望可能来源于他们的历史地位、过去的贡献或曾经取得的成就。例如,《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元年》中提到“帝乃追述允之宿望”,这里的“宿望”指的是对过去某人的声望和成就的追述。
引证解释:
- 《晋书·山涛传》:“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 这表明山涛在当时的乡村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声望,因此皇帝命令太子去拜访他。
- 《三国志·魏志·张既传》裴松之注引晋挚虞《三辅决录注》:“﹝游殷﹞以子楚托之;既谦不受,殷固托之。既以殷邦之宿望,难违其旨,乃许之。” 这里描述了游殷因为其在邦国的声望和地位,使得张既难以拒绝他的请求。
- 《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元年》:“帝乃追述允之宿望,称奇之才,擢为祠部郎。” 这描述了皇帝因为追述羊允过去的声望和才能,而提拔他为祠部郎。
综上所述,宿望一词在汉语中通常用于描述长期拥有高声望和期望的人,或过去所获得的声望和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