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太傅 tài fù

官名。(1)三公之一。周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秦废。汉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以他官兼领。明清则为赠官﹑加衔之用,并无实职。参阅《历代职官表》卷六七。(2)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

相关:

详解

太傅的解释如下:
太傅,是一个古代职官的名称,起源于西周时期,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作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其职责主要是辅助皇帝,确保皇帝的行为无过失,并负责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它是“三公”之一,地位尊崇,位列太师之下、太保之上。
1. 起源与演变:
- 周代始置太傅,作为辅弼天子治理天下的重要官员。
- 秦朝时期,太傅这一职位被废止。
- 西汉时期,太傅的职位两度短暂复置,而在东汉时期则长期设立。
- 后来的历代王朝也都有设置太傅这一职位,但多数时候为虚衔,并无实际职权。
- 明清时期,太傅则多为赠官、加衔之用,并无实职。
2. 具体职责:
- 作为朝廷的辅佐大臣,太傅负责辅佐皇帝,确保皇帝的行为符合礼法和道德标准。
- 在皇帝年幼或缺位时,太傅可以代为管理国家。
- 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确保朝廷的礼仪制度得到正确执行。
3. 其他形式:
- 在西汉时期,辅导太子的官员被称为“太子太傅”。
- 在朝鲜高丽时代,也设有太傅这一职位,而在朝鲜王朝则改称“大傅”,作为辅导太子的东宫官。
总结来说,太傅作为古代职官的一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是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重要官员。随着历史的演变,太傅的职位经历了从设立到废止、再到复置的过程,其职权也发生了变化。虽然太傅的职位在明清时期多为虚衔,但其在古代政治和文化中的地位仍然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