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四皓 sì hào

1.指秦末隐居商山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甪,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商山四皓。高祖召,不应。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2.指南朝齐徐伯珍兄弟四人。 3.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相关:

详解

“四皓”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的词语,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四皓”指的是秦朝末年隐居在商山的四位著名隐士:东园公唐秉、甪(lù)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这四位都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成员,分别职掌通古今、辨然否、典教职,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暴行而隐居。
二、历史背景
1. 隐居原因:四皓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不满,选择隐居商山,过着清贫的生活。
2. 年龄与特征:四人年龄都八十多岁,须眉皓白,衣冠甚伟,因此被称为“四皓”。
3. 政治影响:汉高祖刘邦曾征召他们入朝为官,但都被拒绝。后来,他们出山辅佐太子刘盈,成功阻止了刘邦废立太子的打算,对西汉初年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象征意义
“四皓”后来成为隐居不仕、年高望重者的象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选择,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由、独立和清高精神的追求。
四、别称与民间传说
1. 别称:四皓通常被称为“南山四皓”,这一称呼在日本和中国的部分地区都有所体现。
2. 民间传说:四皓在民间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如《采芝操》等,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丰富了四皓的形象,也体现了人们对他们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的敬仰和赞美。
综上所述,“四皓”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丰富象征意义的词语,它代表了隐居不仕、年高望重者的典范,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由、独立和清高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