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十史 shí shǐ

唐时,《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十部正史合称"十史"。

相关:

详解

十史
基本解释:
十史,读音为shí shǐ,指的是唐时《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这十部正史的总称。
详细解释:
1. 定义:
- 十史是中国历史上特定的十部正史的总称,涵盖了从三国时期到隋朝的重要历史记载。
2. 涵盖时期:
- 这些史书记录了从三国到隋朝这十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学术价值:
- 十史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因为它们详细记录了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 出处:
- 十史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明代朱权的《十史评议》中,后来成为学界通用的概念。
- 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十三史十史》中提到:“十史者,自三国至隋十代之史,马、班、范三家不在其数。”这进一步明确了十史的范畴和地位。
5. 组成:
- 具体包括《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和《隋书》。
6. 使用场景:
- 十史常用于指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史书,在学术研究、历史教育等场景中广泛使用。
通过上述解释,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十史”的基本含义、涵盖时期、学术价值、出处、组成以及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