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化身 huà/huā shēn

①佛教称佛或菩萨暂时出现在人间的形体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正是作者自己的~。②指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旧小说里把包公描写成正义的~。

相关:

详解

化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定义:
- 化身是指体现某种抽象事物(如灵魂、思想、原则或典型)的东西。
2. 主要含义:
- 佛在人间暂时出现的人、动物或植物的形体。这是佛、菩萨为化度众生,在世上现身说法时变化的种种形象。
- 体现某种抽象事物(如灵魂、思想、原则或典型)的东西。例如,“勇敢的化身”等。
3. 具体用法与出处:
- 隋代慧远在《大乘义章》卷十九中提到:“佛随众生现种种形,或人或天或龙或鬼,如是一切,同世色像,不为佛形,名为化身。”
- 宋代苏轼在《东坡志林·读坛经》中,以眼为喻,指出:“见是法身,能见是报身,所见是化身。”
- 元代鲜于枢在《题赵模拓本兰亭后》诗中提到:“《兰亭》化身千百亿,贞观赵模推第一。”
- 清代鹅湖逸士在《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我非西子,我乃西子化身也。”
4. 引申意义:
- 还可以借指人或事物所转化的种种形象,或者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
- 有时,也指使形体变换,如明代刘基在《猛虎行》中提到的“世上茫茫化虎人,秪应化心不化身”。
5. 总结:
- “化身”一词在佛教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代表了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显现的生命形态。同时,在文学和艺术中,化身也常被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所转化的形象,以及抽象观念的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