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制诰 zhì gào

1.皇帝的诏令。 2.指承命草拟诏令。

相关:

详解

制诰(zhì gào)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 制诰原指皇帝亲自制订诏书,表示皇帝发布命令或者下达重要文件。
2. 详细解释:
- 制:制订。
- 诰:诏书。
- 制诰在最初特指皇帝亲自制订的诏书,用以发布命令或重要文件。后来,制诰一词逐渐扩大含义,泛指高层领导或权威人士发布的重要命令或文件。
3. 出处:
- 制诰一词最早出自唐·元稹的《制造序》,其中提到:“制诰本于《书》,《书》之诰命、训誓,皆一时之约束也。” 这说明制诰一词源于古代的《尚书》,而《尚书》中的诰命、训誓等都是对当时的一种约束或规定。
4. 使用场景:
- 制诰常用于描述高层领导或权威人士发布重要命令或文件的情况。在现代语境中,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发布重要公告或通知。
5. 故事起源:
-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期,汉武帝曾下诏书给刘秀,命他起兵讨伐王莽,这一行为被称之为“制诰”。从此,“制诰”一词逐渐成为表示皇帝或高层领导发布重要命令的代称。
6. 结构:
- 制诰在结构上属于动宾结构,其中“制”为动词,“诰”为宾语。
7. 例句:
- 领导今天制诰,要求我们加班加点,尽快完成任务。
- 公司总经理亲自制诰,宣布了新的管理制度。
通过上述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制诰一词在古代特指皇帝发布的诏书,而在现代则泛指高层领导或权威人士发布的重要命令或文件。它不仅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部分,也在现代语境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