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六狄 liù/lù dí

指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狄的六部落。《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北方曰貉狄。"后以泛称北方各民族。

相关:

详解

“六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iù dí,其详细解释如下:
### 基本含义
“六狄”指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狄的六部落。这一词语源自古代文献,用以描述当时中国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 出处与引用
* 出处:《周礼·夏官·职方氏》中有“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的记载,这是“六狄”一词的最早出处。这句话描述了古代中国对周边各民族和地区的辨识与分类,其中“六狄”即指北方狄族的六个部落。
* 引用:唐代张说的《都督郭君碑》中有“皇情西顾,则九羌衅鼓;诏书北伐,则六狄焚旗”的句子,这里“六狄”被用作泛称,代表北方的各民族或部落,体现了这些民族在历史上的军事活动和对中原王朝的影响。
### 拓展解释
* 狄族概述:狄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其分布广泛,包括了许多不同的部落和族群。这些民族或部落与中原王朝之间既有和平交往,也有战争冲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由于地理、气候、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北方地区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民族和部落。这些民族或部落之间既有各自的特色和文化传统,也有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同时,它们与中原王朝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既有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也有政治、军事上的冲突。
综上所述,“六狄”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北方民族的认知和分类,也体现了这些民族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同时,它也为我们研究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历史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