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五藏 wǔ cáng/zàng

中医术语。也称“五脏”。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也分属于五藏。

相关:

详解

“五藏”一词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中医术语中的“五藏”
1. 定义与功能:
- “五藏”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这五个重要的脏器。
- 中医认为,“五藏”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的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同时精神意识活动也分属于“五藏”。
2. 与西医的差异:
- 西医注重解剖学上可见的人体生理结构,而中医则更侧重于“藏象”理论,即人体穴位和经脉这一不可见的生理系统。
- 在中医理论中,“五藏”与经脉、穴位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运行其中的是精、气等。
3. 具体藏象对应:
- 心藏神:心是精神意识活动的主宰。
- 肺藏魄:肺与人的魄力、气概相关。
- 肝藏魂:肝与人的魂魄、情绪有关。
- 脾藏意:脾与人的意念、思维相联系。
- 肾藏精志:肾与人的精力、意志紧密相关。
二、佛教中的“五藏”
在佛教中,“五藏”指的是五类经典,包括《素呾缆藏》(经藏)、《毘奈耶藏》(律藏)、《阿毘达磨藏》(论藏)、《杂集藏》以及《禁咒藏》。这些经典分别收录了佛教的教义、戒律、论著、杂集以及咒语等内容。
综上所述,“五藏”一词在中医和佛教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但都是各自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在中医中,“五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而在佛教中,“五藏”则是佛教经典的重要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