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五绔 wǔ kù

1.亦作"五袴"。 2.《后汉书.廉范传》:"﹝范﹞建初中,迁蜀郡太守……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后以"五绔"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相关:

详解

“五绔”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典故
“五绔”一词典出《后汉书》卷三十一《廉范传》。据传,廉范在担任蜀郡太守期间,废除了禁止百姓夜间点灯做事的制度。这一举措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生活和生产,因此受到了民众的广泛赞誉。老百姓用《五绔歌》来歌颂廉范的功绩。
二、词义解释
1. “五绔”亦作“五裤”,是古代对地方官吏施行善政的一种称颂之词。它象征着官吏的治理使得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富裕。
2. 在古代社会,“绔”指的是裤子,而“五绔”并非实指五条裤子,而是一种比喻,表示人民在善政之下生活富足,有足够的衣物穿戴。
三、后世引用
“五绔”一词在后世的文学作品和政治言论中被广泛引用,作为对地方官吏善政的赞誉。例如,唐代诗人储光羲在《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中写道:“籍籍歌五袴,祁祁颂千箱。”表达了人民对善政的歌颂和期待。
综上所述,“五绔”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代表着古代人民对地方官吏善政的期望和赞誉。通过了解这一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