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五猖 wǔ chāng

神名。一说即五通神。

相关:

详解

“五猖”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和丰富文化背景的词语。以下是对“五猖”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 “五猖”一词通常指的是邪恶之神,这些神在人间常做坏事,如偷东西、抢劫、放火以及调戏妇女。然而,他们也喜欢恶作剧,有时会把偷抢某一家的东西放到另一家去,或者如果他们看某人顺眼,会把所有的东西都送给这个人。
2. 文化背景与信仰:
- 在民间信仰中,“五猖”既被人们所惧怕又受到尊敬。为了博取其高兴,以期降福给自己,民间会举行祭祀活动。
- 另一种说法是,“五猖”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夺取政权后,为了纪念在建立大明政权过程中捐躯的官民,他将东、南、西、北、中五路之鬼魂概括为“五猖”,并让百姓举行活动以作纪念。
3.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
- “跳五猖”又称“五猖会”、“跳菩萨”,是一种分布于特定地区的民间仪式,已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仪式起源于对西汉张渤(民称祠山大帝)开凿长兴荆溪河、引流至广德的功绩的崇敬与缅怀。
- “跳五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楚文化的基础上附有傩戏驱灾纳祥的性质,通过古装的村民进行各种表演,如挑篮、扛旗、敲锣、打鼓等,营造热闹欢腾的场面。
4. 其他文化表现:
- 在一些地域文化中,“五猖兵马”是法师的重要助手,尤其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的法教中备受重视。这些“五猖兵马”包括东路、南路、西路、北路、中路五猖,各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
综上所述,“五猖”这一词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既代表着民间信仰中的邪恶之神,又与特定的历史文化活动和地域文化紧密相连。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背景下,“五猖”呈现出多样化的解读和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