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查询
定字查询

九庙 jiǔ miào

指帝王的宗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

相关:

详解

“九庙”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指的是帝王的宗庙。下面是对该词语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 “九庙”一词,直接指代帝王的宗庙,是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
2. 历史背景与礼制:
- 在中国古代社会,帝王会立庙祭祀祖先,这是一种重要的宗教和社会习俗。
- 按周代的礼制,帝王家会设立太祖庙以及三昭庙、三穆庙。其中,“昭”和“穆”是指宗庙中位次的排列,从周文王起算,单数世代属于穆行,双数世代属于昭行,总共七庙。
- 然而,到王莽建立新朝时,他增加了祖庙和亲庙的数量,变为祖庙五、亲庙四,合计九庙。此后,历代皇帝多沿用此制,立九庙以祭祀祖先。
3. 词语出处:
- “九庙”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汉书·王莽传下》,其中有“取其材瓦,以起九庙”的记载,表明了王莽时期对宗庙制度的改革。
4. 文化意义:
- “九庙”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中国古代帝王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象征。
- 它体现了帝王对祖先的尊敬和缅怀,同时也是权力和正统性的象征。
综上所述,“九庙”主要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其数量和历史背景与中国历史中的礼制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