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伯 jiǔ bó/bǎi/bà
1.上古九州的方伯。方伯,诸侯之长。 2.泛指地方长官。 3.见"九百"。
相关:
详解
“九伯”是一个汉语词语,下面是对该词语的详细解释:
一、读音与注音
* 读音:jiǔ bó
* 注音:ㄐㄧㄨˇㄅㄛˊ
二、基本解释
1. 上古九州的方伯:在古代,九伯指的是上古九州的方伯,即各州的诸侯之长。《左传·僖公四年》中有记载:“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这里的“九伯”就是指九州的方伯,他们有权征讨有罪之人,以辅佐周王室。
2. 泛指地方长官:除了特指上古九州的方伯外,“九伯”一词也可以泛指地方长官。在唐代王维的《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中提到:“公当九伯之官,兼八使之任。”这里的“九伯之官”就是指地方长官。同样,在宋代王安石的《谢知州启》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谢守论功,当为九伯之冠。”
三、其他相关信息
* “九伯”的近义词有“九百”等,但需注意,“九百”与“九伯”在含义上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九伯”一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既特指上古九州的方伯,也可泛指地方长官。在理解和使用该词语时,需要注意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读音与注音
* 读音:jiǔ bó
* 注音:ㄐㄧㄨˇㄅㄛˊ
二、基本解释
1. 上古九州的方伯:在古代,九伯指的是上古九州的方伯,即各州的诸侯之长。《左传·僖公四年》中有记载:“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这里的“九伯”就是指九州的方伯,他们有权征讨有罪之人,以辅佐周王室。
2. 泛指地方长官:除了特指上古九州的方伯外,“九伯”一词也可以泛指地方长官。在唐代王维的《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中提到:“公当九伯之官,兼八使之任。”这里的“九伯之官”就是指地方长官。同样,在宋代王安石的《谢知州启》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谢守论功,当为九伯之冠。”
三、其他相关信息
* “九伯”的近义词有“九百”等,但需注意,“九百”与“九伯”在含义上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九伯”一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既特指上古九州的方伯,也可泛指地方长官。在理解和使用该词语时,需要注意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