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遗声余价 yí shēng yú jià

解释: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

出处: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接龙:价廉物美

相关:

详解

成语“遗声余价”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
“遗声余价”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这个成语表达了即便个体生命已经消逝,但其影响力、声誉或者贡献仍然被后人所铭记和评价的意思。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名实》,原文为:“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这段话通过比喻,阐述了人死后其声誉和评价如同蝉蜕下的壳、蛇脱下的皮以及鸟兽留下的痕迹一样,虽然实体已经消亡,但其影响仍然留存。
三、成语用法
“遗声余价”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通常用于书面语。它用于形容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远影响的人物,尽管他们已经离世,但他们的声誉、贡献或影响力仍然被后人所铭记和传颂。
四、示例造句
1. 他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遗声余价仍然在我们心中永存。
2. 这位科学家的遗声余价不仅在国内广为人知,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3. 即便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已经不在世间流传,但他的遗声余价将一直影响后人。
五、成语辨析
与“遗声余价”类似的成语还有“遗声坠绪”等,它们都表达了前人留下的声誉和影响。然而,“遗声余价”更侧重于强调个体死后的社会评价和声誉的流传,而“遗声坠绪”则可能包含更广泛的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传承意义。
综上所述,“遗声余价”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描绘了前人虽逝,但其精神、贡献和影响力却长久留存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