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jìn bù qiú míng,bì bù bì zuì

解释:名:功名。罪:罪责。指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从大局出发,不应考虑个人的功名、得失。

出处: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 《孙子·地形篇》

例句:兵法,~,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接龙:名不虚行

相关:

  • 一文不名 - 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 一钱不名 - 指身无分文。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为贫穷。
  • 不务空名 - 务:追求。切实地工作,不追求虚名。
  • 不厌求详 - 不嫌详细。指越详细越好。同“不厌其详”。
  • 不名一文 -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 不名一格 - 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 不名一钱 -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 不求甚解 - 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 分文不名 -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 名不虚立 - 指宜有此盛名,果然不虚妄。
  • 名不虚行 - 虚:不真实。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 名实不副 - 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 求之不得 - 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 求名夺利 - 指追求名誉,争夺财利。
  • 求死不得 - 形容处境险恶,痛苦之极。
  • 求生不得 - 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 精进不休 - 精进:专心努力上进;休:停止。指人不停追求进步。
  • 裹足不进 - 裹足:包缠住脚。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 诛求不已 - 指勒索,强取没完没了。同“诛求无已”。
  • 逗留不进 - 逗留:停顿。停顿不向前走。

详解

成语“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含义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意指在行动时,不应以个人功名得失为考量,而应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从大局出发。无论是在进取还是退守的情况下,都应秉持这种高尚的品质和态度。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古代兵书,强调将帅在军国大政中的责任和担当。具体来源可能因版本或流传过程中的变化而略有差异,但核心思想一致,即强调将帅不应以个人的荣誉和罪责为首要考虑,而应始终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三、成语的应用与启示
1. 应用场景: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军事将领,也适用于现代社会中担任重要职务或承担重大责任的人们,如政府官员、企业家等。他们在决策和行动时,同样需要以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2. 启示意义:这个成语启示我们,在面对重要决策时,应摒弃私心,以大局为重。它鼓励人们勇于承担责任,不畏惧因公而可能带来的个人损失,体现了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
四、成语的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也要关注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承担责任,不逃避、不推诿。这种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态度,它强调在决策和行动中应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勇于承担责任,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种精神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