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触斗蛮争 chù dòu mán zhēng

解释:触和蛮,《庄子》寓言中蜗牛角上两个小国。见《庄子·则阳》。后以之比喻为私利而争斗。

出处:竖子英雄,触斗蛮争蜗角中。 — 清·尤侗《注云飞·十空曲》

例句:~,由造物主观之,不值一笑。 — 清·王韬《答强弱论》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争权夺利等

典故: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近义:蛮触相争|

接龙:争先恐后

相关:

详解

成语“触斗蛮争”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来源
“触斗蛮争”源自《庄子》寓言中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蜗牛的角上有两个小国——触氏国和蛮氏国。这两个国家为了争夺微小的领地而经常发生战争。
二、成语意思
“触斗蛮争”字面意思是触氏国和蛮氏国的争斗,后来用以比喻人们为了私利而进行的激烈争斗。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争夺个人利益而展开的斗争,有时这种斗争可能是无谓和狭隘的。
三、成语用法
“触斗蛮争”在句子中通常作为宾语或定语使用,用于描述人们争权夺利、为私欲而较量的语境。例如,可以说“他们之间的争斗就像是触斗蛮争,毫无意义。”
四、近义词与相关成语
“触斗蛮争”的近义词有“蛮触相争”,两者表达的意思相近,都是指为私利而进行的争斗。此外,还有一些与“触斗蛮争”相关的成语,如“遣将调兵”、“月明风清”等,但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和情境。
五、现实意义
“触斗蛮争”这个成语也可以引申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竞争和争斗,提醒人们在争夺利益时要理性对待,不要陷入无谓的争斗中。它也可以作为一种警示,让人们意识到争斗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应该寻求更为和平、理性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