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水之喻 zhōu shuǐ zhī yù
解释: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出处: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 《三国志·魏志·王基传》
用法: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接龙:喻之以理
相关:
- 一水之隔 - 受一条河水的阻隔。比喻双方因受水路交通不便而很少会面。
- 借水行舟 - 指趁势行事。同“借水推船”。
- 喻之以理 - 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 弱水之隔 - 比喻相隔极远,到达不了。
- 斗升之水 - 比喻微薄的资助。
- 杯水之饯 - 饯:送别。用一杯水为人送行。旧指官吏洁身自好,廉洁奉公。
- 水鱼之交 - 指像鱼和水二者的关系一样。旧时指君臣之间或夫妻之间的情谊。
- 罔水行舟 - 罔水:无水。没有水而在陆地上行船。比喻行为违背常理。
- 置水之情 - 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 置水之清 - 表示人民对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 舟车之利 - 舟:船,水运;车:车辆,陆运;利:便利。车船便利。形容水陆运输方便。
- 舟车之苦 - 坐船、坐车的辛苦。指旅途的劳累。
- 菽水之欢 - 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 衣带之水 - 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 覆舟之戒 - 推翻船的教训。比喻失败的教训。
- 顺水推舟 -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 顺水行舟 - 顺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顺应情势说话行事。
- 鱼水之情 - 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 麦舟之赠 - 麦:麦子;舟:船。以一船麦子作为赠品。指助人丧葬的费用。
- 鼎水之沸 - 像鼎中的水沸腾一样。形容局势不安定。有时也用以形容人声嘈杂。
详解
“舟水之喻”这一成语,可以从其字面含义和深层寓意两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字面意思上看,“舟”指的是船,“水”即水面,“喻”意为比喻。因此,“舟水之喻”可以直译为“船与水的比喻”。
进一步深入其寓意,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君臣关系的一种理想化描述。在这里,“舟”常被用来比喻君主或统治者,“水”则代表被统治者,即百姓。这个比喻强调的是君主与百姓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相互依赖。
具体来说,“舟水之喻”表达的是一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这里的“载舟”意味着百姓可以支持和拥护君主,使政权稳固;而“覆舟”则暗示如果君主不善待百姓,失去民心,那么百姓的力量也足以推翻政权。这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强调了君主应当重视民意,关心民生,以此稳固自己的统治。
总的来说,“舟水之喻”不仅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更是一种深刻的政治哲学观念,它提醒统治者要珍惜与民众的关系,以实现长治久安。
首先,从字面意思上看,“舟”指的是船,“水”即水面,“喻”意为比喻。因此,“舟水之喻”可以直译为“船与水的比喻”。
进一步深入其寓意,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君臣关系的一种理想化描述。在这里,“舟”常被用来比喻君主或统治者,“水”则代表被统治者,即百姓。这个比喻强调的是君主与百姓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相互依赖。
具体来说,“舟水之喻”表达的是一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这里的“载舟”意味着百姓可以支持和拥护君主,使政权稳固;而“覆舟”则暗示如果君主不善待百姓,失去民心,那么百姓的力量也足以推翻政权。这一思想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强调了君主应当重视民意,关心民生,以此稳固自己的统治。
总的来说,“舟水之喻”不仅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更是一种深刻的政治哲学观念,它提醒统治者要珍惜与民众的关系,以实现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