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登高望远 dēng gāo wàng yuǎn

解释: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出处: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

例句:~,人人怀故国之悲;抚景伤情,处处洒穷途之泣。 —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思想

接龙:远引曲喻

相关:

  • 功高望重 - 望:名望,声望。指功劳大而名望高。
  • 堂高廉远 - 廉:厅堂的侧边。比喻尊卑有定规。
  • 堂高级远 - 比喻尊卑有定规。
  • 廉远堂高 - 指天子居于百官之上,其尊严不可企及。旧比喻帝王尊严。
  • 德高望尊 - 道德高,声望高。
  • 德高望重 -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 才望高雅 - 形容人富有才学,享有很高的声望,不同流俗。
  • 极目远望 - 指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
  • 登高一呼 - 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 登高去梯 - 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表示已无退路。
  • 登高履危 - 比喻诚惶诚恐。
  • 远举高飞 - 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远大。
  • 高不可登 - 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同“高不可攀”。
  • 高举远蹈 - 举:起飞;蹈:踩上。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 高情远意 - 高、远:形容高尚;情、意: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 高瞻远瞩 - 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 高翔远引 - 形容避世隐居。
  • 高翔远翥 - 形容避世隐居。
  • 高飞远遁 - 躲避到远方去,摆脱不利环境。
  • 高飞远集 -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详解

成语“登高望远”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成语名称:登高望远
* 拼音:dēng gāo wàng yuǎn
* 出处:最早出自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篇》。原文为“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二、成语解释
* 解释:指登临高处,向更远的地方睐望。形容眼界开阔,目光远大。
* 结构:连动式结构。
* 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有时也作“望远登高”。
三、成语寓意
1. 高度决定视野:成语表达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这既指地理上的高度,也引申为思想的高度。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远的眼光。
2. 勇于攀登:成语鼓励人们要勇于攀登高峰,不断挑战自我,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和更广阔的天地。
3. 着眼未来:拥有高度的人往往能着眼于未来,具有远见卓识。他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遇,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四、运用示例
* 示例一:宋·刘宰《回何抚干》:“秋后登高望远,必有佳趣;伤今吊古,必有奇作。”
* 示例二: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也要学会登高望远,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梦想。
五、相关拓展
* 荀子与《荀子·劝学篇》: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荀子·劝学篇》是他的一篇重要著作。在这篇文章中,荀子运用了许多确切的比喻来劝导人们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其中“登高望远”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比喻。
* 与其他成语的关联:与“登高望远”相关的成语还有“一览众山小”、“高瞻远瞩”等,都表达了站在高处、看到更广阔天地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