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死而无怨 sǐ ér wú yuàn

解释:即使死了,也毫不怨恨。形容心甘情愿。

出处:不是我闲淘气,便死呵死而无怨,待悔呵悔之何及! —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

例句:求大人请臬台大人升一升冠,露一露头部,倘没有受伤痕迹,小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七回

用法:作谓语;指死而无悔

典故:春秋时期,孔子外出讲学,子路佩剑前往保护孔子,子路说自己像箭不用读书,孔子说读书可以让他有勇有谋。子路问孔子统率三军时愿意与谁共事,孔子说不愿与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过河的有勇无谋的人共事,与有勇有谋的人共事死而无怨

近义:死而无悔|

反义:死不瞑目|

接龙:怨声载路

相关:

  • 富而无骄 - 富:富有;骄:骄傲。指很富有但不趾高气扬。
  • 尽辞而死 - 尽辞:把要说的话说完。指在死亡之前把自己的心愿说出来,死无遗憾。
  • 无为而成 - 指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
  • 无为而治 -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 无功而禄 - 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同“无功受禄”。
  • 无功而返 - 指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
  • 无寇暴死 - 在没有变乱的情况下就死于非命
  • 无疾而终 - 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
  • 无翼而飞 -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
  • 无胫而行 - 胫:小腿。没有腿而能行走。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能迅速传播。
  • 无胫而走 - 犹无胫而行。常以喻良才不招而自至爱贤者之门。同“无胫而行”。
  • 死亡无日 - 无日:没有多少日子。死期将近。
  • 死无对证 - 对证:核实。当事人已死,无法核对事实。
  • 死无所名 - 名:为世人所知晓。虽死而不为世人所称道。指白白地送死。
  • 死无遗忧 - 死而心安,无后顾之忧。
  • 死而不僵 - 即使死了也不僵硬。形容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 死而不悔 - 就是死了也心甘。
  • 死而不朽 - 指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
  • 矢死无贰 - 发誓宁死不变。
  • 贫而无谄 - 虽贫穷而不去巴结奉承人。

详解

成语“死而无怨”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死而无怨”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ǐ ér wú yuàn。它的意思是即使死了,也毫不怨恨,形容心甘情愿。
二、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元·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第三折,原文是“不是我闲淘气,便死呵死而无怨,待悔呵悔之何及!”这句话表达了即使面临死亡,也毫无怨言,无怨无悔的情感。
三、成语用法
“死而无怨”在句子中通常用作谓语,表示对某种行为或决定的心甘情愿和毫无怨言。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决心和坚定态度,即使面临极大的困难或牺牲也在所不惜。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死而无悔”,意思与“死而无怨”相近,都表示即使死了也不后悔或怨恨。反义词有“死不瞑目”,表示死了也不甘心,与“死而无怨”的心甘情愿形成鲜明对比。
五、示例用法
在文学作品中,“死而无怨”常被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忠诚之士对于信仰、理想或国家的坚定态度。例如,在描述一个战士为了保卫国家而英勇牺牲时,可以使用“他为国家献出了生命,死而无怨”来表达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综上所述,“死而无怨”是一个形容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的成语,出自元代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在句子中常用作谓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