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步履蹒跚 bù lǚ pán shān

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 宋·龚熙正《释常谈·步履蹒跚》

例句:手里捧着一对大蜡烛,~的走了进来。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走路缓慢

近义:一步一摇|

反义:大步流星|

相关:

详解

成语“步履蹒跚”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拼音
* 读音:bù lǚ pán shān
二、意思与用法
* 意思:形容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即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 用法:主谓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通常带有贬义。
三、出处与典故
* 出处:该成语出自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但关于其背后的故事,存在一个更为详细的版本。在平原君的故事中,一个瘸腿的人因受到平原君美人的嘲笑而恼怒,最终导致平原君杀了那些嘲笑他的人。这个故事反映了“步履蹒跚”一词背后的社会寓意,即对残疾人的不尊重和嘲笑是不可取的。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一步一摇,形容走路缓慢且不稳。
* 反义词:大步流星,形容走路步子很大,速度很快。
五、示例与应用
* 示例:在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有这样一句描述:“他们三个人卖完血之后,就步履蹒跚地走向了医院的厕所。”这里“步履蹒跚”被用来形象地描绘人物走路的艰难状态。
六、相关辨析
* “步履蹒跚”与“步履维艰”:两者都形容行走困难,但“步履蹒跚”更偏重于描述腿脚不灵便的状态,而“步履维艰”则更多地用来比喻事情进行得十分艰难。此外,“步履维艰”还可以用于直陈性描述,而“步履蹒跚”则更偏向于描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