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不可雕 xiǔ mù bù kě diāo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彫”。亦作“朽木不雕”。
出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
例句:他便感到宋宝琦也并非~的烂树。 — 刘心武《班主任》
用法:作定语、宾语;指人不可造就
典故:春秋时期,弟子宰予很会说漂亮话,孔子很喜欢他,以为他一定会有出息。不久孔子发现他经常不来上课,派人去找,发现他躲在房间睡大觉,孔子知道后很伤感地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近义:朽木不雕|
接龙:可发一噱
相关:
- 不可乡迩 - 不可接近。同“不可向迩”。
- 不可企及 - 企:希望;及:达到。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 不可多得 -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 不可教训 - 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 不可胜举 - 指无法一一枚举,极言其多。
- 不可胜书 - 不是文字所能写完的。形容要写的事情很多。
- 不可言宣 -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 势不可挡 -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 势不可遏 - 犹势不可当。形容来势十分迅猛,不能抵挡。
- 大可不必 - 完全没有必要。
- 寇不可玩 - 寇:盗贼;玩:习惯而不留心。对于盗贼不能放松警惕。
- 时不可失 - 时:时机,机会;失:错过。抓住时机,不可错过。
- 木朽蛀生 - 朽:腐烂。木朽腐烂就会生虫子。比喻失去检点就会犯错误。
- 朽木难彫 -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同“朽木不可雕”。
- 朽木难雕 -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同“朽木不可雕”。
- 死而不朽 - 指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
- 永垂不朽 - 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 深不可测 - 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 臭不可闻 - 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 进可替不 - 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同“进可替否”。
详解
成语“朽木不可雕”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发音与字形
* 发音:xiǔ mù bù kě diāo
* 字形:“朽”指腐烂,“木”即木头,“不可雕”表示无法雕刻。
二、出处与典故
* 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公冶长》。原文中,孔子在发现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后,感叹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典故:孔子的弟子宰予因口才和思维敏捷而受到孔子的赏识,但随时间推移,孔子发现宰予并不像最初想象的那样优秀。在一次宰予白天睡觉时,孔子发出了“朽木不可雕”的感叹,意指宰予就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被雕琢成器。
三、释义与用法
* 释义: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即,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用来形容一个人始终无法改造或品质败坏到极点,无药可救;也可用来指事物和局面败势已定,无可挽回。
* 用法: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常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物无法改变或挽救的失望情绪。
四、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朽木难雕、朽木不雕等。
* (由于该成语本身含有贬义,因此没有明显的反义词,但可以根据语境理解其反义词为“孺子可教”等表示有潜力、可造就的词语。)
五、示例与应用
* 示例:他在多次犯错后仍然不悔改,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 应用: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该成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品质败坏、无法改变的人或事物,以表达失望和无奈的情绪。
一、发音与字形
* 发音:xiǔ mù bù kě diāo
* 字形:“朽”指腐烂,“木”即木头,“不可雕”表示无法雕刻。
二、出处与典故
* 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公冶长》。原文中,孔子在发现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后,感叹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典故:孔子的弟子宰予因口才和思维敏捷而受到孔子的赏识,但随时间推移,孔子发现宰予并不像最初想象的那样优秀。在一次宰予白天睡觉时,孔子发出了“朽木不可雕”的感叹,意指宰予就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被雕琢成器。
三、释义与用法
* 释义: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即,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用来形容一个人始终无法改造或品质败坏到极点,无药可救;也可用来指事物和局面败势已定,无可挽回。
* 用法: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常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物无法改变或挽救的失望情绪。
四、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朽木难雕、朽木不雕等。
* (由于该成语本身含有贬义,因此没有明显的反义词,但可以根据语境理解其反义词为“孺子可教”等表示有潜力、可造就的词语。)
五、示例与应用
* 示例:他在多次犯错后仍然不悔改,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 应用: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该成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品质败坏、无法改变的人或事物,以表达失望和无奈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