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有色有声 yǒu sè yǒu shēng

解释:原形容既有声望,又有文采,看起来十分显耀。后也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出处:其意以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 — 宋·汪藻《浮溪集·翠微堂记》

例句:扬之则高华,抑之则沉实,~,有气有骨,有味有态,浓淡深浅,奇正开阖,各极其则。 —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

接龙:声色狗马

相关:

  • 不动声色 -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 不露声色 -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 声色不动 - 指不动声色。形容态度从容镇静,不随意流露感情。
  • 声色狗马 - 声:歌舞;色:女色;狗: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
  • 声色货利 - 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 大有起色 - 明显地出现好转的样子(多指焕散的工作或觉重的疾病)。
  • 掷地有声 - 掷:投、扔。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 有声无实 - 犹言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 有声无气 - ①形容人气息奄奄。②形容说话无精打采。
  • 有声没气 - 形容说话无精打采。同“有声无气”。
  • 有色眼镜 - 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见。
  • 正色厉声 - 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 民有菜色 - 菜色:饥饿的脸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 疾声厉色 - 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 紫色蛙声 - 紫色:不正之色;蛙:淫邪之声。比喻以假乱真。
  • 裘马声色 - 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谓贪图享受,生活糜烂。
  • 赫然有声 - 赫然: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声。形容名声很大。
  • 金声玉色 -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 面有愧色 - 愧:惭愧。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形容有所内疚。
  • 面有饥色 - 饥色:饥饿的脸色。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详解

成语“有色有声”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含义
“有色有声”,读音为yǒu sè yǒu shēng,是一个汉语成语。它原本用来形容人既有声望,又有文采,显得非常显耀。后来,这个成语的意义有所扩展,也可以用来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二、出处与示例
1. 出处:“有色有声”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宋代汪藻的《浮溪集·翠微堂记》。其中有句:“其意以谓世之有声有色者,未有不争而得,亦未有不终磨灭者。” 这句话表达了世界上那些有声望和色彩(即有声有色)的人和事物,都是需要经过争取才能得到的,并且最终也都会消逝。
2. 示例:在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卷四中,有这样的描述:“扬之则高华,抑之则沉实,有色有声,有气有骨,有味有态,浓淡深浅,奇正开阖,各极其则。” 这里“有色有声”与其他形容词并列,共同描绘了一种丰富多彩、生动有力的艺术表现。
三、用法与近义词
1. 用法:“有色有声”在句子中通常作为定语、状语或补语使用,用于形容说话、表演等的精彩生动。
2. 近义词:与“有色有声”意思相近的成语包括“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等,它们都用于形容描述或表演得生动逼真。
四、总结
“有色有声”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声望和文采兼备的显耀状态,还可以用来赞美说话或表演的精彩生动。通过对其出处、示例、用法和近义词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