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有理不在声高 yǒu lǐ bù zài shēng gāo

解释:只要你占住了理,就用不着高声叫喊。

接龙:在陈之厄

相关:

  • 不可理喻 - 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 不在话下 - 指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
  • 不明事理 - 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 事不有余 - 谓达到极点。
  • 何所不有 -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
  • 坐视不理 - 袖手旁观,不理不睬。
  • 天理不容 - 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 心不在焉 -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 无奇不有 - 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 无所不在 -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 无所不有 - 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
  • 有恃不恐 - 恃:倚仗。有所依靠而不害怕。
  • 有所不为 - 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 毫不在意 - 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 满不在乎 - 满:全;在乎:在意。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 满不在意 - 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
  • 爱答不理 - 不爱答理。喻对人冷漠,没礼貌。
  • 理不胜辞 -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 理所不容 - 道理所不能允许。
  • 话不在行 - 指人说外行话,话不投机。

详解

成语“有理不在声高”详细解释如下:
一、释义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即使有理,也不需要用高声叫嚷的方式来表达。它强调了平和、理性的沟通方式的重要性,即占住了道理,就用不着提高声调来强调自己的正确性。这个成语鼓励人们在争论或辩解时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化的表达方式。
二、出处
“有理不在声高”这一成语出自明代罗懋登的《西洋记》第10回。原文是“你这等性如火爆,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这句话表明,即使你有充分的理由,也不需要通过提高声音来强调你的观点。此外,这个成语也出现在明代佚名的《大战邳彤》第一折中。
三、用法与示例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劝诫人们在争论或沟通时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过于激动或情绪化。例如,当某人在争论中开始大声嚷嚷时,我们可以提醒他“有理不在声高”,意思是即使他有道理,也不需要通过高声叫嚷来表达。
总的来说,“有理不在声高”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沟通和争论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以平和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还能够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