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月落乌啼 yuè luò wū tí

解释:形容天色将明未明时的景象。

出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唐·张继《枫桥夜泊》诗

例句:清·黄宗羲《吴节母墓志铭》:“~,书声出牖。孤子当门,老姑回首。”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接龙:啼天哭地

相关:

详解

成语“月落乌啼”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
“月落乌啼”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天色将明未明时的景象。其中,“月落”指的是月亮落下,代表着夜晚的结束;“乌啼”则是指乌鸦的啼叫声,通常被认为是黎明时分的标志。这个成语通过描绘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天色渐明的过程。
二、成语出处
“月落乌啼”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停泊在枫桥边,看到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花满天,以及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和哀愁。
三、成语用法
“月落乌啼”在句子中通常用作宾语或定语,用于书面语。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天色将明未明时的景象,还可以引申为表达一种孤寂、哀愁的情感氛围。
四、示例句子
以下是一些使用“月落乌啼”的示例句子:
1. 清·黄宗羲《吴节母墓志铭》:“月落乌啼,书声出牖。孤子当门,老姑回首。”
2. 清·许奉恩《里乘》第二卷:“无可奈何,月落乌啼之夜。”
这些句子通过运用“月落乌啼”这个成语,生动地描绘了黎明时分的景象,并表达了相应的情感氛围。
综上所述,“月落乌啼”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情感的成语,通过描绘天色将明未明时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时光的感慨与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