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智尽能索 zhì jìn néng suǒ

解释:索:竭尽。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

出处: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 《史记·货殖列传》

例句:中国专使陆征祥等,~,不得已再向和会中提出抗议,申明意见。 —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0三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没办法了

近义:江郎才尽|知尽能索|

接龙:索然俱散

相关:

详解

成语“智尽能索”的详细解释如下:
1. 成语含义:
- “智尽能索”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智慧、办法、才能均已用尽。其中,“索”字在这里解释为竭尽。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在面临困境时,已经用尽了所有的智慧和才能,但仍无法解决问题。
2. 成语出处:
- 该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原文是:“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这句话表明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人们会不遗余力地竭尽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3. 成语用法与结构:
- 用法: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通常带有贬义,表示已经无计可施。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智尽”和“能索”两个部分组成,共同表达智慧和才能用尽的意思。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江郎才尽”,也用来比喻才思枯竭,无法再创作出好的作品或提出新的想法。
- 反义词:由于“智尽能索”表达的是一种消极的状态,其反义词可以是表示充满智慧、才能横溢的成语,如“才华横溢”。
5. 使用示例:
- 在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第103回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中国专使陆征祥等,智尽能索,不得已再向和会中提出抗议,申明意见。”这里“智尽能索”形象地描绘了陆征祥等人在国际和会上无计可施,但仍尽力提出抗议的困境。
综上所述,“智尽能索”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它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面临难题时,即使竭尽智慧和才能也难以找到解决方案的无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