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旷日持久 kuàng rì chí jiǔ

解释:旷:荒废,耽误。荒废时间,拖得很久。

出处: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 《战国策·赵策四》

例句:这厮们死守不出,便要~。 —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八回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长期拖延

典故:战国时期,燕国把有勇有谋的荣封为高阳君,让他带兵攻打赵国。赵王听说后便与平原君赵胜商量,准备割三座城池给齐国以换取齐国大将安平君田单做赵国的大将。赵国大将马服君赵奢不服,坚持要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赵王不允

近义:经年累月|长此以往|长年累月|

反义:昙花一现|弹指之间|电光火石|

接龙:久梦初醒

相关:

详解

成语“旷日持久”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
“旷日持久”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荒废时日,拖延很久。其中,“旷”意为荒废、耽搁,“持久”则表示持续、拖延。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情或战争拖延的时间过长,导致时间、资源等的浪费。
二、成语出处
“旷日持久”最早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赵策四》。原文是:“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这段话描述了战国时期,赵国为了对抗燕国的进攻,准备长期战争,拖延时间,消耗双方的力量。
三、成语用法
“旷日持久”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通常含有贬义,表示对长时间拖延的不满或批评。
四、成语示例
1. 这场谈判旷日持久,双方迟迟未能达成协议。
2. 项目的进度被一些琐碎的事务旷日持久地拖延了。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旷日长久”、“经久不息”等,表示时间的长期延续。反义词有“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等,表示时间的短暂。
六、成语寓意与启示
“旷日持久”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擅于分析形势,看清事情的本质。不能一味地投身于没有意义或效益的事情中,这样既伤神费力,又会偏离成功的方向。我们应该追求高效、迅速地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拖延和浪费。
综上所述,“旷日持久”是一个形容时间拖延过久的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高效决策,避免无谓的拖延和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