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无恶不作 wú è bù zuò

解释: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出处:宋自绍兴以来,主和议,增岁币,送尊号,处卑朝,括民膏,戮大将,无恶不作,无陋不为。 — 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书》五

例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在北京杀人放火,~。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干尽了坏事

近义:作恶多端|恶贯满盈|

反义:乐善好施|

接龙:作茧自缚

相关:

  • 不学无识 - 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 不念旧恶 - 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 不无小补 - 补:补助,补益。多少有一点益处或多少有一点帮助。
  • 作恶多端 - 作恶:做干事。做了许多坏事。指罪恶累累。
  • 十恶不赦 - 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 天不作美 -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 怀恶不悛 - 悛:改过,悔过。有邪恶之心,但不思悔改。
  • 恶不去善 - 不因为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
  • 攻无不克 - 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 无坚不陷 - 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同“无坚不摧”。
  • 无奇不有 - 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 无征不信 - 征:证据,验证。没有证据的话或事不可信。
  • 无微不至 - 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 无所不在 -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 无所不备 - 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 无施不可 - 用在任何地方均甚得当。
  • 无施不效 - 指施行的每项策略都收效。
  • 洗手不作 - 洗手:比喻清白廉洁。原是盗贼的行话,放弃盗贼的勾当,不再干了。比喻对某项职业或事情不再继续干了。
  • 礼无不答 - 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亦指不受他人之礼,必以报答。
  • 诸恶莫作 - 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详解

成语“无恶不作”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释
“无恶不作”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这个成语含有强烈的贬义,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品行极其恶劣,肆无忌惮地做坏事的人。
二、成语出处
“无恶不作”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朝郑燮的《范县署中寄舍弟墨书》第五篇,其中写道:“宋自绍兴以来,主和议,增岁币,送尊号,处卑朝,括民膏,戮大将,无恶不作,无陋不为。”这段话揭露了当时宋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以及其对内对外的恶行。
三、用法示例
“无恶不作”在句子中通常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以下是一些示例:
1. 在历史上某些时期,一些当权者无恶不作,导致民不聊生。
2. 那个黑帮头目在当地无恶不作,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通过这些示例可以看出,“无恶不作”这个成语在描述坏人坏事时具有非常强烈的表达效果。
四、近义词与辨析
与“无恶不作”相近的成语还有“作恶多端”,两者都表示坏事做了很多。然而,“无恶不作”更强调坏事的全面性和极端性,语义比“作恶多端”更重。而“作恶多端”则更多地强调坏事的数量和多发性。
综上所述,“无恶不作”是一个贬义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无所不用其极、干尽坏事的人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