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掩口失声 yǎn kǒu shī shēng

解释:指忍不住笑出声来。

出处:众闻予言,将以为诞也,皆掩口失声。 — 明·马愈《马氏日抄·风异》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近义:忍俊不禁|

接龙:声希味淡

相关:

详解

成语“掩口失声”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
“掩口失声”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听到或看到某些有趣或令人惊讶的事物时,情不自禁地捂住嘴巴笑出声来的情景。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明代马愈的《马氏日抄·风异》,原文是:“众闻予言,将以为诞也,皆掩口失声。”这句话描述了当听众听到作者的话语时,认为它太过荒诞,因此忍不住笑出声来。
三、成语用法
“掩口失声”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状语,主要用于描述人在某种情况下的反应。它常用于处事方面,表达一种惊讶、好笑或难以置信的情绪。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反义词则没有特定的成语,但可以根据语境理解为“面无表情”或“无动于衷”等。
五、感情色彩与常用程度
“掩口失声”是一个褒义词,通常用于描述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在常用程度上,它属于一般常用成语,广泛适用于各种语境和场合。
六、示例句子
以下是一些使用“掩口失声”的示例句子:
1. 听到他的幽默故事,大家都掩口失声,笑得前仰后合。
2. 当她看到那个搞笑的视频时,忍不住掩口失声,把周围的人都逗乐了。
3. 他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奇思妙想的方案,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掩口失声,为他的创意而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