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 shǒu wǔ zú dǎo
解释: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出处: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诗经·周南·关雎·序》
例句: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得~起来。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人得意
近义:欢天喜地|欢欣鼓舞|兴高采烈|
反义:闷闷不乐|不苟言笑|
接龙:蹈节死义
相关:
- 七足八手 - 形容慌张乱闯。同“七脚八手”。
- 举手投足 - 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 举手摇足 - 摇足:晃脚。举举手,晃晃脚。比喻时间短促。
- 兄弟手足 - 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形容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
- 引手投足 -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
- 手足之情 -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 手足失措 - 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
- 手足异处 - 异处:不在一起。手和脚不在一处。指被杀。
- 手足无措 -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 手足胼胝 - 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 扎手舞脚 - 形容手脚不停地张开活动,不沉稳的样子。
- 摇手顿足 - 形容惋惜或懊恨时的动作。
- 支手舞脚 - 犹言指手画脚。
- 皲手茧足 - 手皲裂,足生茧。形容竭尽全力。
- 胼手胝足 - 胼、胝:老茧。手脚上磨出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 胼胝手足 - 手脚上磨出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同“胼手胝足”。
- 莫措手足 -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 视同手足 - 手足:比喻亲兄弟。看得跟亲弟兄一样。指关系非常亲密。
- 足茧手胝 - 指由于辛劳而使手和脚上生了老茧。
- 重手累足 - 两手相重,两足相叠,不敢有所举动。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详解
成语“手舞足蹈”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含义
“手舞足蹈”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它形容人高兴到了极点,也用来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出自于《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句话描述的是当内心的喜悦用歌声都无法表达时,人们会不自觉地挥手举足,舞动跳跃起来。
三、成语寓意
“手舞足蹈”是一种表达激动的方式,其形式包括跳舞,并常常伴有歌唱、号召等行为。它可以表达出人们的各种情感,如喜悦、兴奋等。这是一种非常直接而有力的表达方式,能够充分地展示人的内心世界。
四、成语用法
“手舞足蹈”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状语,主要用于描述人得意、高兴到极点的状态。例如,《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中描述:“不禁手舞足蹈,乐得不可收拾。”
总的来说,“手舞足蹈”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们极度喜悦或兴奋的状态。
一、成语含义
“手舞足蹈”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它形容人高兴到了极点,也用来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出自于《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句话描述的是当内心的喜悦用歌声都无法表达时,人们会不自觉地挥手举足,舞动跳跃起来。
三、成语寓意
“手舞足蹈”是一种表达激动的方式,其形式包括跳舞,并常常伴有歌唱、号召等行为。它可以表达出人们的各种情感,如喜悦、兴奋等。这是一种非常直接而有力的表达方式,能够充分地展示人的内心世界。
四、成语用法
“手舞足蹈”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状语,主要用于描述人得意、高兴到极点的状态。例如,《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中描述:“不禁手舞足蹈,乐得不可收拾。”
总的来说,“手舞足蹈”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们极度喜悦或兴奋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