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悲天悯人 bēi tiān mǐn rén

解释: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出处: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 唐·韩愈《争臣论》

例句:君生平绝口弗谈政治,独其~之怀,流露于不自觉,有如此者。 — 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对社会腐败感到伤心

近义:愁肠百结|忧心忡忡|

反义: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接龙:人赃俱获

相关:

  • 人天永隔 - 人天:人间、天上,指生死。生者还在人间,死者已归天,从此永久分离再不能相见。哀悼死者之辞。
  • 吉人天相 - 吉人:善人;相:帮助,保佑。迷信的人认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多用作对别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难、不幸的安慰话。
  • 天人感应 - 感应:交感相应,指互相受对方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指自然现象可以显示人世灾祥。
  • 天人相应 - 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
  • 天人相感 - 相感:交感相应,指互相受对方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指自然现象可以显示人世灾祥。
  • 天人胜处 - 胜:优越。无论在天上,还是在人间,都处于最好的境遇。
  • 天相吉人 - 相:帮助,保佑;吉人:善人。迷信的人认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多用作对别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难、不幸的安慰话。
  • 天违人愿 - 天:天意;违:违背。天意和人的愿望相违背。比喻事不遂心。
  • 天遂人愿 - 遂:随,就。上天满足人的愿望。
  • 学究天人 - 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 学贯天人 - 天人:天道与人世,自然与社会。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 学际天人 - 天人:天道与人世,自然与社会。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 应天从人 - 应:顺,顺应。上顺天命,下适应民意。旧常用作颂扬建立新的朝代。亦作“应天从民”、“应天从物”。
  • 应天顺人 -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
  • 怨天忧人 - 怨:怨恨;天:命运;忧: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 欺天罔人 - 欺骗苍天,蒙蔽人民。
  • 违天悖人 - 违背天理人情。
  • 顺人应天 -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 顺天从人 - 顺应天命,合乎人心。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同“顺天应人”。
  • 顺天应人 -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详解

成语“悲天悯人”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含义
* 读音:bēi tiān mǐn rén
* 含义: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具体来说,“悲天”意味着对时世或社会的苦难和不幸感到悲痛,“悯人”则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怜悯和同情。
二、成语出处
* 该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的《争臣论》。其中提到:“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这句话表达了对天命的敬畏以及对人民穷困的悲哀。
三、用法与示例
* 用法:该成语是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它通常用于形容对社会腐败和人民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的情感。
* 示例:柳亚子在《燕子龛遗诗序》中写道:“君生平绝口弗谈政治,独其悲天悯人之怀,流露于不自觉,有如此者。”这句话展示了悲天悯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愁肠百结、忧心忡忡等,这些成语都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和悲伤。
* 反义词:随遇而安、自得其乐等,这些成语则体现了安于现状、自得其乐的态度,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形成鲜明对比。
五、文化意义
* “悲天悯人”的思想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以及对弱者的保护。这种精神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对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重视。它鼓励人们关注社会的苦难和不幸,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改善这种状况。
综上所述,“悲天悯人”是一个富有深刻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的成语,它呼吁人们关注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并表达了对此的深切同情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