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之疾 xīn fù zhī jí
解释: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严重的隐患。
出处: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 — 《左传·哀公十二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吕氏春秋·知化》
例句:兼内有萧墙之难,不宜养~。 — 《晋书·慕容盛载记》
用法:作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近义:心腹之病|心腹之患|心腹大患|
接龙:疾雨暴风
相关:
- 伯牛之疾 - 伯牛:人名,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伯牛不幸生了癞疮,那里是不治之症。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恶疾。
- 分心挂腹 - 形容十分挂念。
- 心乡往之 - 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
- 悼心疾首 - 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 披露腹心 - 披露:显露,展示;腹心:真诚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
- 推心置腹 - 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 推心致腹 - 致:送达。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 河鱼腹疾 - 河鱼:腹疾的隐称,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指腹泻。
- 犬马之心 - 犬马:旧时臣子对君主的自称。指臣子对君主的忠心。
- 疚心疾首 -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 疥癞之疾 - 疥癞:疥疮与癞痢,两种皮肤病。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
- 疥癣之疾 - 比喻为害不大,无足轻重的小毛病。
- 知心可腹 - 犹言情投意合。
- 耳目心腹 - 耳目:指侦探消息的人。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 腹心股肱 - 腹心:心腹,比喻左右亲信;股肱:比喻帝王身边的得力臣子。形容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 腹热心煎 - 形容心中焦急。
- 腹背之毛 - 比喻无足轻重的事物。
- 赤子之心 - 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 问鼎之心 - 问:询问。打听九鼎的大小轻重。相传禹铸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指有夺政权的野心。现也指在比赛中有夺魁的雄心。
- 顿腹之言 - 犹言肺腑之言。
详解
成语“心腹之疾”的详细解释如下:
1. 成语含义:
- “心腹之疾”字面意思是指体内致命的疾病。
- 比喻上,它用来形容严重的隐患,就如同身体内部的疾病一样,可能平时不易察觉,但一旦发作则危害极大。
2. 成语出处:
- 该成语出自《左传·哀公十二年》,原文为“越在我,心腹之疾也。”,意指越国对于吴国来说是心腹大患。
3. 成语用法:
- “心腹之疾”在句子中通常作宾语使用。
- 它多用于比喻句中,形容某种潜在的、严重的危害或隐患。
4. 相关近义词:
- “心腹之病”、“心腹之患”、“心腹大患”等,这些成语都含有类似“心腹之疾”的隐喻意义,即指严重的内部问题或隐患。
综上所述,“心腹之疾”是一个形容严重内部隐患的成语,源自古代文献,至今仍在汉语中被广泛使用,以形象地表达某种潜藏在内部、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问题或危机。
1. 成语含义:
- “心腹之疾”字面意思是指体内致命的疾病。
- 比喻上,它用来形容严重的隐患,就如同身体内部的疾病一样,可能平时不易察觉,但一旦发作则危害极大。
2. 成语出处:
- 该成语出自《左传·哀公十二年》,原文为“越在我,心腹之疾也。”,意指越国对于吴国来说是心腹大患。
3. 成语用法:
- “心腹之疾”在句子中通常作宾语使用。
- 它多用于比喻句中,形容某种潜在的、严重的危害或隐患。
4. 相关近义词:
- “心腹之病”、“心腹之患”、“心腹大患”等,这些成语都含有类似“心腹之疾”的隐喻意义,即指严重的内部问题或隐患。
综上所述,“心腹之疾”是一个形容严重内部隐患的成语,源自古代文献,至今仍在汉语中被广泛使用,以形象地表达某种潜藏在内部、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问题或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