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德深望重 dé shēn wàng zhòng

解释: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出处: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 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称颂老人

近义:德高望重|

接龙:重气猣名

相关:

详解

成语“德深望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含义
“德深望重”是一个汉语成语,其中“德”指的是品德,“深”意为高尚,“望”代表声望、名望。整个成语的意思是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且名位高的人。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原文为:“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这表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拥有高尚品德和崇高声望的人被视为有资格承担重要职务或领导责任。
三、成语用法
“德深望重”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主要用于称颂年长且品德高尚、声望显著的人。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德高望重”,意思与“德深望重”相近,都强调品德和声望的高度。至于反义词,目前资料中暂未提供,但可以理解为形容品德低劣、声望不佳的成语或词汇。
五、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品德和声望一直被视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德深望重”这一成语正是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强调了一个人的品德和声望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称颂那些德深望重的人,社会传递出对高尚品德的崇敬和对正面社会角色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