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德本财末 dé běn cái mò

解释: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出处: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 语出《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

接龙:末学肤受

相关:

  • 务本抑末 - 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 原本穷末 - 原本:探求根源;穷末:寻究到尽头。追溯事物的由来。
  • 去末归本 - 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
  • 去本就末 - 指弃农经商。
  • 去本趋末 - 指弃农经商。同“去本就末”。
  • 崇本抑末 - 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 弃本逐末 - 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张本继末 - 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 弱本强末 - 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 强本弱末 - 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 本同末异 -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本同末离 - 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 本末倒置 -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舍本从末 -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舍本逐末”。
  • 舍本求末 - 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舍本逐末 -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舍本问末 - 舍:舍弃;事:从事。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节上用功夫。
  • 诘究本末 - 诘究:详细追究;本末:缘由。详细追究事物的始末情由。
  • 进本退末 -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降本流末 - 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详解

成语“德本财末”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出处
* 读音:dé běn cái mò
* 出处:该成语出自《礼记·大学》,原文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句话由孔颖达进行疏解,他解释道:“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二、含义与解释
* 含义:“德本财末”这一成语表达了在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道德是根本,财富则是由道德带来的结果,因此相对于道德而言,财富处于次要地位。
* 解释:这个成语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立国之本,是获取民众信任和支持的基础。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赢得民心,进而拥有土地和财富,使国家日益强盛。在这里,“本”指的是根本、基础,“末”则指的是枝节、次要的事物。因此,“德本财末”即表示道德是根本,财富是枝节。
三、应用与启示
* 应用: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强调道德在治国理政、商业经营、个人修养等方面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不能忽视道德的建设和提升。
* 启示:从“德本财末”这一成语中,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首先,道德是立人之本,也是立业之本。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其次,财富虽然重要,但不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提升,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综上所述,“德本财末”这一成语深刻阐述了道德与财富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道德在治国平天下中的根本地位。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更要注重道德品质的提升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