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弃重取轻 qì zhòng qǔ qīng

解释:弃:抛开。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

出处: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接龙:轻怜痛惜

相关:

  • 不足轻重 - 犹言无关紧要。
  • 人弃我取 - 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 任重才轻 - 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
  • 头重脚轻 - 头脑发胀,脚下无力。形容身体不适。也比喻基础不牢固。
  • 弃短取长 - 弃:抛开。舍弃短处采用长处。
  • 无关重轻 - 形容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 无所重轻 - 没有什么重要。
  • 明弃暗取 - 表面上推辞放弃而暗中偷偷拿取。
  • 权衡轻重 - 权衡:衡量。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 缓急轻重 - 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轻事重报 - 指小事情却用严重的口气报告。
  • 轻死重义 - 指以义气为重而不怕死。同“轻死重气”。
  • 轻死重气 - 指以义气为重而不怕死。
  • 轻生重义 - 指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同“轻身重义”。
  • 轻财重义 - 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 轻财重士 - 轻视钱财,重视读书人。
  • 轻重缓急 - 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重气轻生 - 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
  • 重气轻身 - 指重义节而轻生死。
  • 重男轻女 - 重视男子,看轻女性。指轻视妇女的封建思想。

详解

成语“弃重取轻”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
“弃重取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舍弃重要的而采取次要的。其中,“弃”意为抛开,“重”指的是重要的事物,“取”是采取,“轻”则代表次要的事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处理问题时,未能把握重点和优先级,而选择了相对不重要的事项。
二、成语出处
“弃重取轻”这个成语出自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82回。原文是:“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这段话的背景是,有人批评刘备不争夺中原等重要地区,而只争夺荆州这一相对次要的地方,是舍本逐末、弃重取轻的行为。
三、成语用法
“弃重取轻”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通常用于描述处理事情的方法或态度。它表达了在面临选择时,未能明智地权衡轻重缓急,从而做出了不合理的决策。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舍本逐末”,意思也是指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去追求次要的、枝节的。反义词则没有特定的成语,但可以理解为“抓住重点”或“分清主次”。
五、实际应用与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弃重取轻”这个成语可以作为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在做出决策时,要明智地权衡各种因素的轻重缓急,避免陷入舍本逐末的误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