岌岌不可终日 jí jí bù kě zhōng rì
解释:形容情况非常危险,一天都过不下去。
出处:盖明之季年内忧外患,岌岌不可终日。 — 《明史·马士英传》
例句:而国力既殚,纷争未息,政治搁滞,百业凋零,仅就对内而言,已~。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一百四十四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接龙:可乘之机
相关:
- 不可乡迩 - 不可接近。同“不可向迩”。
- 不可企及 - 企:希望;及:达到。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 不可多得 -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 不可奈何 - 犹无可奈何。表示没有办法。
- 不可教训 - 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 不可胜举 - 指无法一一枚举,极言其多。
- 不可胜书 - 不是文字所能写完的。形容要写的事情很多。
- 不可言宣 -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 不可言状 - 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
- 势不可挡 -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 势不可遏 - 犹势不可当。形容来势十分迅猛,不能抵挡。
- 固不可彻 - 固:固执;彻:透彻,明白。非常固执,无法说服。
- 大可不必 - 完全没有必要。
- 寇不可玩 - 寇:盗贼;玩:习惯而不留心。对于盗贼不能放松警惕。
- 敖不可长 - 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 时不可失 - 时:时机,机会;失:错过。抓住时机,不可错过。
- 机不可失 - 机:机会;时:时机。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
- 深不可测 - 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 臭不可闻 - 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 进可替不 - 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同“进可替否”。
详解
成语“岌岌不可终日”的详细解释如下:
1. 读音与出处:
- 读音:jí jí bù kě zhōng rì
- 出处:该成语出自《明史·马士英传》。原文中提到“盖明之季年内忧外患,岌岌不可终日”,意指明朝末年,国家内部有忧愁,外部有祸患,形势非常危急,连一天都难以维持。
2. 释义:
- “岌岌不可终日”形容情况非常危险,以至于一天都过不下去。其中,“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的状态;“不可终日”则指这种危险的状况难以持续,甚至无法度过一整天。
3. 用法与结构:
- 用法: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常用于口语表达。
- 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由“岌岌”和“不可终日”两部分组成。
4. 感情色彩与常用程度: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不带有明显的褒贬意义。
-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虽然在特定语境下使用较多,但并非日常口语或书面语中极为常见的表达。
5. 示例与语境:
- 示例:在政治动荡或经济危机等严峻形势下,一个国家或社会可能会陷入“岌岌不可终日”的境地。
- 语境: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极端危急或不稳定的情况,如政治危机、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人心惶惶的场景。
综上所述,“岌岌不可终日”是一个形容情况极端危急、难以为继的成语,它源自历史文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表达力。
1. 读音与出处:
- 读音:jí jí bù kě zhōng rì
- 出处:该成语出自《明史·马士英传》。原文中提到“盖明之季年内忧外患,岌岌不可终日”,意指明朝末年,国家内部有忧愁,外部有祸患,形势非常危急,连一天都难以维持。
2. 释义:
- “岌岌不可终日”形容情况非常危险,以至于一天都过不下去。其中,“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的状态;“不可终日”则指这种危险的状况难以持续,甚至无法度过一整天。
3. 用法与结构:
- 用法: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常用于口语表达。
- 结构:属于偏正式成语,由“岌岌”和“不可终日”两部分组成。
4. 感情色彩与常用程度: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不带有明显的褒贬意义。
-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虽然在特定语境下使用较多,但并非日常口语或书面语中极为常见的表达。
5. 示例与语境:
- 示例:在政治动荡或经济危机等严峻形势下,一个国家或社会可能会陷入“岌岌不可终日”的境地。
- 语境: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极端危急或不稳定的情况,如政治危机、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人心惶惶的场景。
综上所述,“岌岌不可终日”是一个形容情况极端危急、难以为继的成语,它源自历史文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