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奇形异状 qí xíng yì zhuàng

解释:奇异的形状。亦作“奇形怪状”。

出处: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 唐·房玄龄《晋书·温峤传》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近义:奇形怪状|

反义:端端正正|

相关:

详解

成语“奇形异状”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成语名称:奇形异状
* 拼音:qí xíng yì zhuàng
二、释义
* “奇形异状”意为奇异的形状,用来形容物体的外形奇特、不同寻常。
三、成语出处
* 该成语出自唐代房玄龄等人所著的《晋书·温峤传》,原文为:“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四、成语用法
* “奇形异状”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用于描述物体的奇特形状。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奇形怪状,意思与“奇形异状”相近,都用来形容物体的形状奇特。
* 反义词:端端正正,形容物体形状规整,与“奇形异状”的奇异形状形成对比。
六、示例造句
* 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许多奇形异状的古代文物,让人不禁对古人的创造力感到惊叹。
* 这片森林里生长着许多奇形异状的树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奇形异状”是一个用于形容物体形状奇特的成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