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天经地义 tiān jīng dì yì

解释: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出处: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例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每个学生~的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主语、定语;指绝对正确

典故:周敬王被太子朝赶出京城,晋顷公认为太子朝大逆不道,就联合宋国、卫国、郑国帮助周敬王打败太子朝重新掌政。晋国赵鞅问郑国大臣大叔吉什么是礼,大叔吉引用子彦的话说:“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从行动的依据。”

近义:理所当然|千真万确|

反义:天理难容|岂有此理|

接龙:义以断恩

相关:

  • 参天贰地 - 为《易》卦立数之义。后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同“参天两地”。
  • 哀天叫地 -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
  • 回天转地 - 犹言旋转乾坤。比喻改变君王的情绪或态度。
  • 天地良心 - 天知地知,自己也问得过良心,确实没有说假话、做坏事。
  • 天寒地冻 -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 天愁地惨 - 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 天灾地变 - 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 天覆地载 - 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 天高地迥 - 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 局天扣地 - 悲痛诉说的样子。
  • 德配天地 - 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 拔地倚天 - 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 掀天斡地 - 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同“掀天揭地”。
  • 撑天拄地 - 犹言顶天立地。
  • 漫天遍地 - 满山遍满山遍野,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 用天因地 - 利用天时,顺应地利。
  • 跼天促地 - 指窘迫无路。
  • 轰天裂地 - 轰动天地。形容声响猛烈或声名巨大。
  • 钻天入地 - 形容神通广大,很有办法。
  • 震天铄地 - 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某一事件令人惊骇。也形容声势浩大或气概雄伟。

详解

成语“天经地义”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来源
“天经地义”这一成语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原文是“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天经地义”。
二、成语释义
“天经地义”中的“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天地间理所当然而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问题。它比喻正确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三、成语运用
“天经地义”在句子中可以充当谓语、宾语、主语、定语,通常含有褒义。它常用来形容某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例如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等社会伦理行为。
四、成语寓意
“天经地义”的核心寓意是要遵循原则,依照规则做事。这个成语提醒人们,不能仅凭个人兴趣行事,而应遵循客观原则和社会道德规范。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遵循天经地义的原则,那么社会将会更加和谐有序。
综上所述,“天经地义”是一个富含深意的成语,它强调了遵循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确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