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大而化之 dà ér huà zhī

解释: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出处:大而化之之谓圣。 — 《孟子·尽心下》

例句:这些新的又未免太无边际,~了。 — 朱自清《文心序》

用法:作谓语、宾语;比喻做事马虎

近义:粗枝大叶|马马虎虎|

反义:认认真真|

接龙:之乎者也

相关:

  • 卧而治之 - 卧:躺着。躺着就把政事处理好了。用以称颂政清事简。
  • 垂拱之化 - 垂拱:垂衣拱手,比喻无所事事,不费力气。旧时形容无为而治,天下太平。
  • 大瓠之用 - 瓠:葫芦。原指事物不同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后指量材使用。
  • 大衍之数 - 大:大数;衍:演;大衍:指运用大数来演卦。指五十。
  • 大雅之堂 - 高雅的厅堂。比喻高的要求,完美的境界。
  • 小大由之 - 指用途可大可小。
  • 引而伸之 - 由某件事或某种思想推衍到其他有关的意义,并进一步加以发挥。
  • 引而申之 - 由某件事或某种思想推衍到其他有关的意义,并进一步加以发挥。
  • 弦而鼓之 - 弦:琴弦,装上弦;鼓:弹。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 执而不化 - 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 扩而充之 - 扩:扩展。扩大范围,充实内容。
  • 旷大之度 - 旷大:宽阔;度:度量。宏大宽阔的度量。
  • 极而言之 - 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指把话说到头。
  • 生而知之 -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 笃而论之 - 笃:切实。确切地论述。
  • 简而言之 - 简括地说,长话短说。
  • 统而言之 - 总的说起来。
  • 聚而歼之 - 聚:会集,包围;歼:消灭。把敌人包围起来消灭。
  • 食而不化 - 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 默而识之 -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详解

成语“大而化之”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出处
* 读音:dà ér huà zhī
* 出处:《孟子·尽心下》——“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二、原意与引申义
1. 原意:该成语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即把真诚、善良、完美的品德发扬光大,使人的思想品德得以提升和完美。
2. 引申义:后来,这个成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现在多用来形容做事情不够谨慎,疏忽大意,或者做事大大咧咧、不细致。
三、用法与示例
* 用法:紧缩式,常作为谓语使用,用于比喻做事马虎。
* 示例:朱自清在《文心序》中曾使用这个成语,形容某些内容“太无边际,大而化之了”。
四、相关词汇
* 近义词:粗枝大叶、马马虎虎——这两个成语与“大而化之”在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认真方面有相似之处。
* 反义词:认认真真——形容做事非常细致、认真,与“大而化之”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所述,“大而化之”这个成语原本具有积极的含义,旨在推崇品德的发扬和提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意义逐渐演变为形容做事不谨慎、马虎的态度。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应根据语境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