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吊死问生 diào sǐ wèn shēng

解释:吊祭死者,慰问生者。

出处: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 —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

例句:~,甚有恩纪。 — 《北史·循吏传·杜纂》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关心人民群众

近义:吊死问疾|

接龙:生知安行

相关:

  • 九死一生 - 九:表示极多。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 你死我生 - 形容斗争非常激烈、不能共存。
  • 偷生惜死 - 苟且活命,舍不得死。
  • 出入生死 - 犹出生入死。
  • 出死入生 - 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
  • 千生万死 - 指历尽艰险。
  • 忘生舍死 - 忘却性命,不怕牺牲。
  • 怕死贪生 - 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 死中求生 - 在极危险的境地中努力挣扎以求生路。
  • 死生未卜 - 指死活无法知道。
  • 死生淘气 - 指大声嘶喊、哭叫。
  • 生死与共 - 同生共死,相依为命。形容情谊极深重。
  • 生死之交 - 同生共死的交谊。
  • 生死牢关 - 佛家语,指生和死的紧要关口。
  • 生离死绝 - 分离好像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
  • 生老病死 - 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
  • 舍死忘生 - 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 舍生忘死 - 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 醉死梦生 - 像在醉梦中那样昏昏沉沉度日。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糊里糊涂。
  • 醉生梦死 - 象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详解

成语“吊死问生”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字义
* 读音:diào sǐ wèn shēng
* 字义:“吊”指吊祭,即对死者进行祭奠;“问”指问候、慰问;“生”指活着的人。因此,“吊死问生”整体意为吊祭死者,慰问活人。
二、成语出处
* 该成语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燕策》,原文为:“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这句话描述了燕王对死者的祭奠和对生者的慰问,体现了其与百姓共同经历甘苦的精神。
三、成语用法与结构
* 用法: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形容对人民群众的关心。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吊死”和“问生”两个动宾结构组成。
四、感情色彩与常用程度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无明显的正面或负面含义。
*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虽然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但在现代汉语中并非特别常用。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吊死问疾,意为关心群众的疾苦。
*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根据语境理解为对生死漠不关心或无视人民群众疾苦的态度或行为。
六、实际应用与例句
* 在实际应用中,“吊死问生”可用于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对生者的关心。例如,在灾难或不幸事件发生后,政府或组织可能会进行“吊死问生”的活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还者的慰问。
* 例句:《北史·循吏传·杜纂》:“吊死问生,甚有恩纪。”这句话描述了杜纂对人民群众的深厚关怀和恩情。
综上所述,“吊死问生”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成语,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