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出奴入主 chū nú rù zhǔ

解释:指挟门户成见。

出处: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於杨,则入於墨,不入於老,则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 唐·韩愈《原道》

例句:乐府至有明而丛杂,~,三百年来,迄无定论。 — 清·冯班《钝吟杂录》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观点

接龙:主明臣直

相关:

  • 先入为主 - 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 入铁主簿 - 比喻有才能有经验的官员。
  • 出入人罪 - 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 出入将相 - 犹出将入相。
  • 出入无常 - 出:出现;没:隐没。出现与隐没没有规律,捉摸不定。
  • 出入无时 - 进出没有一定的时间。
  • 出入无间 - 出入无间隔。犹言进出自由。
  • 出圣入神 - 指神奇高妙。
  • 出夷入险 - 出入于安危之中。
  • 出将入相 - 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
  • 出文入武 - 指文武兼备。
  • 出警入跸 - 警:警戒;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指旧时帝王外出和回来时,路过的地方严加戒备。
  • 出鬼入神 - 指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 小德出入 - 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 神出鬼入 -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 言出患入 - 话随便说出口,易招致祸患。
  • 量入为出 - 量:计量。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
  • 量入制出 - 量:计量。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
  • 量入计出 - 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同“量入为出”。
  • 鬼出神入 - 比喻变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同“鬼出电入”。

详解

成语“出奴入主”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来源
“出奴入主”这一成语来源于唐代韩愈的《原道》一文。原文为:“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於杨,则入於墨,不入於老,则入於佛;入於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这句话表达了韩愈对于当时各种道德仁义学说的看法,认为人们在这些学说之间选择,一旦信奉了某个学说,就会将其视为正统(“主”),而排斥其他学说(“奴”)。
二、成语释义
“出奴入主”字面意思为“出则为奴,入则为主”,用以形容人们因门户之见而持有的偏见。后来,“出奴入主”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指挟门户成见,即持有偏见、党同伐异的态度。
三、成语用法
“出奴入主”是一个中性成语,可用作宾语、定语,主要用于描述人的观点或态度。例如,在学术讨论中,我们应该避免“出奴入主”的态度,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学术观点。
四、相关示例
在明清时期的文献中,有多次使用“出奴入主”这一成语的例子。如明沈德符在《野获编·吏部·考察胁免》中写道:“近日癸卯甲辰间,径路已分,弹击四起,出奴入主,暗避明攻。”这里用“出奴入主”来形容当时官场上的门户之见和派系之争。
五、现实意义
“出奴入主”这一成语在当今社会仍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看待问题和评价他人时,应摒弃个人偏见和门户之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和做法。在学术、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我们都应努力避免“出奴入主”的狭隘视野,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世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