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查询
定字查询

公私两利 gōng sī liǎng lì

解释: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同“公私两济”。

出处: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听民酝造,纳税之后,从便酤卖,实为公私两利。 — 《文献通考·征榷四》

例句:全国工商业者必须在~政策之下,自觉地严格遵守各级人民政府的法令,爱护国家财产,消灭旧社会假公济私、损人利己的恶劣作风。 — 《新华月报》1951年第5期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对公家私人都便利

近义:公私两便|公私两济|

接龙:利令志惛

相关:

  • 一举两利 - 举:举动、动作。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 不私其利 - 私;私有。不把利益据为己有。
  • 借公行私 - 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 假公济私 - 假:借;济:帮助。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 假公营私 - 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同“假公济私”。
  • 公报私雠 - 假借公事报私人的仇恨。同“公报私仇”。
  • 公私分明 - 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
  • 公私猬集 - 猬集:象刺猬的硬刺那样聚在一起,比喻事情繁多。公事和私事繁多。
  • 公而忘私 -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 公耳忘私 -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同“公尔忘私”。
  • 因公行私 - 借公务谋取私利。同“因公假私”。
  • 废私立公 - 指去私为公。
  • 徇私废公 - 曲从私情,不顾公理。
  • 循私废公 - 曲从私情,不顾公理。
  • 忧公忘私 - 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 托公行私 - 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 私设公堂 - 私:私下,暗地里;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指私下非法地设置审讯室。
  • 背公循私 - 公:正直无;循:曲从。违背正道,营私舞弊。
  • 背公营私 - 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亦作“背公向私”。
  • 营私罔利 - 指谋求私利。

详解

成语“公私两利”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拼音
* 读音:gōng sī liǎng lì
二、意思解释
* “公私两利”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某个行为或政策对公家(社会、国家)和私人(个人、企业等)双方都有好处。这个成语体现了在处理公私关系时,可以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
三、成语出处
* 该成语出自《文献通考·征榷四》,原文是:“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听民酝造,纳税之后,从便酤卖,实为公私两利。”这句话描述了一种政策,即在繁华的商业区域,允许民众自行酿酒,并在纳税后进行销售,这种做法对公家和私人都有利。
四、成语用法
* “公私两利”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主要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政策对公家和私人都带来了便利或好处。
五、示例与语境
* 示例:《新华月报》1951年第5期中提到,全国工商业者必须在公私两利政策之下,自觉地严格遵守各级人民政府的法令,爱护国家财产,消灭旧社会假公济私、损人利己的恶劣作风。这个例子展示了“公私两利”在实际政策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近义词与辨析
* “公私两利”的近义词有“公私两便”和“公私两济”,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公私双方都能得到好处的意思,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境进行选择和辨析。
综上所述,“公私两利”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的成语,它强调了公私双赢的理念,在处理公私关系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