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不休 xià bǐ bù xiū
解释:原形容动笔写文章思路顺着行文漫延无边,不能紧扣主题适可而止。后多形容文思充沛而敏捷。
出处: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史令,下笔不能自休。 — 汉·班固《与弟超书》
例句:维唐二臣,一唱一酬;节物感怀,~。 — 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二
接龙:休牛放马
相关:
- 下愚不移 - 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 下笔千言 - 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 下笔如神 - 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 下笔成文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下笔成章 -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 不分上下 - 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 不分高下 - 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 不耻下问 -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刺促不休 - 刺促:劳碌、繁忙。繁忙劳碌,不肯停息。旧多用于形容勤于公务。
- 各不相下 - 相下:处于下风。指双方相比,不分高低胜负。
- 咋舌不下 - 咋舌:咬舌或忍住不言。形容不敢说话或说不出话来,极度悔恨或畏缩。
- 相持不下 - 持:对抗。双方对立,彼此相持,不肯让步。
- 笔下生花 -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笔下留情 - 指写文章时作者的措词和用意委婉留有情面。
- 笔下超生 -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 舌挢不下 - 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 舌桥不下 - 形容惊讶的神态。
- 蹀躞不下 - 指心里忐忑不安,不能放心。
- 食不下咽 -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 鸥鸟不下 - 鸥鸟不肯飞下来。比喻觉察别人将加害于自己,注意防范。
详解
成语“下笔不休”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基本信息
* 成语名称:下笔不休
* 拼音:xià bǐ bù xiū
* 简拼:XBBX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二、成语解释
“下笔不休”原形容动笔写文章时,思路顺着行文漫延无边,不能紧扣主题适可而止。后来,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形容文思充沛而敏捷,即写作时才华横溢,文思如泉涌,无法停止。
三、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汉代班固的《与弟超书》,其中有句:“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史令,下笔不能自休。”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人因为擅长写文章而被任命为兰台史令,其写作才华出众,一旦开始写作就无法停止。
四、使用示例
在宋代岳珂的《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中有这样的句子:“维唐二臣,一唱一酬;节物感怀,下笔不休。”这里“下笔不休”就是用来形容两位唐代大臣在感怀时节和事物时,才华横溢,写作不断。
总的来说,“下笔不休”是一个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成语,源自汉代班固的《与弟超书》,并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成语基本信息
* 成语名称:下笔不休
* 拼音:xià bǐ bù xiū
* 简拼:XBBX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二、成语解释
“下笔不休”原形容动笔写文章时,思路顺着行文漫延无边,不能紧扣主题适可而止。后来,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形容文思充沛而敏捷,即写作时才华横溢,文思如泉涌,无法停止。
三、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汉代班固的《与弟超书》,其中有句:“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史令,下笔不能自休。”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人因为擅长写文章而被任命为兰台史令,其写作才华出众,一旦开始写作就无法停止。
四、使用示例
在宋代岳珂的《宝真斋法书赞》卷二中有这样的句子:“维唐二臣,一唱一酬;节物感怀,下笔不休。”这里“下笔不休”就是用来形容两位唐代大臣在感怀时节和事物时,才华横溢,写作不断。
总的来说,“下笔不休”是一个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成语,源自汉代班固的《与弟超书》,并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